返回 (求追读)第三十章:学而时习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面试结束。

赵长青含泪赚了三百两左右。

要知道,这还只是第一个月的学费而已。

正式的入学时间,定在六天后。

也就是天祐十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本月尾余下七天,不计入在学费当中。

权当是做慈善了。

这个面试,让他发现两个好苗子,可以试着挖掘一下。

都是方与县本地人,寒门子弟,家境比较贫寒。

一个叫做阎言,另外一个叫做苏羽。

他们二人,可以暂时当作是记名弟子中的大弟子与二弟子。

这样的话,也能便于自己管理。

至于外门弟子,则由苏瞻代为教学。

他现在也没法返回自己的山庄了,只能暂时留在书院。

而在最近几日,渔帮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并没有去找书院的麻烦。

赵长青也乐得清闲。

他现在的想法很简单。

广积粮,缓称王。

闷头发展。

当书院强盛到一定地步时,再去秋后算账,也不晚矣。

......

书院入学日。

四十一名学子,陆续走入书院之后,会看到两个‘榜文牌’。

上面会挂着一些小牌子。

按照自己的名字,去取走属于自己的小牌。

曹渊会在那边看着。

一旦误了时辰没来,就会被罚站。

等下学的时候,他们再将刻有自己姓名的小牌子,重新挂到榜文牌之上。

平日里书院要是有什么事情需要通知大家,也会张贴在这个榜文牌中。

两个榜文牌,分别对应着记名弟子与外门弟子。

而书院内的几间讲堂,也暂时被孟川细分为初级班与中级班。

初级班所教的东西,都比较基础。

先从了解儒家文化开始,才逐步到论语、礼记等经典书籍,最后会考君子六艺。

全部合格者,升级到中级班,也就是教导记名弟子的班级。

而中级班目前所学的东西就比较繁杂了。

包括儒家经典与君子六艺等,除此之外,还有关于修行方面的事情。

总而言之,赵长青是想着让这个班级的学生,了解到儒家最为璀璨的文化光辉。

这还只是书院最初始的规模而已。

按照他的美好蓝图构想,将来琴棋书画,乃至君子六艺,都会找专门的老师教导。

将所学的科目详细化。

就类似于后世的语文、数学、化学科目等。

现阶段。

只能依靠苏瞻了。

当然,赵长青因为有着前身记忆的缘故,也可以出面教学。

只不过,论更深层次的学问,肯定是不如苏瞻。

所以,当务之急,还是要找到几名真正意义上的‘大儒’。

午食过后。

学子们正式上课。

初级班的学子,开始在苏瞻的教导之下,学习论语。

至于中级班,则由曹渊代管,赵长青不时会去说上两句。

每堂课的时间,大概在一个时辰左右。

然后中间会休息两刻。

鲁达也在中级班。

趁着他们在自读论语的这个空隙,赵长青前往初级班去瞧了瞧情况。

不得不说,对于苏瞻的教学,他还是很满意的。

只见。

苏瞻站在三尺讲堂之上,双手负后,背着一把戒尺,沉声开口道:

“《论语》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这时,赵长青正站在门外旁听。

一众学子们也没有发现他的身影。

此刻,大家正坐在讲堂中深深皱着眉头,思索着那句话的真谛。

但是过去半晌,仍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回答。

主要是这个世界,对于儒道文化的传播,真是太稀少了。

苏瞻看到大家沉默无声的一幕,顿时摇了摇头,用手中的戒尺,敲了敲身前的桌子,朗声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并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值得快乐的事情吗?你们,懂了吗?”

话音刚落。

一众学子便陆续点头。

赵长青听到这里,感到很是欣慰,

“还好,苏老头儿没有像曹渊一样,这下应该就不会有人说书院是误人子弟了。

将来若是书院做大做强了,后世人也不会戳我的嵴梁骨。”

刚想到这里,便忽然意识到一件事情。

曹渊!

艹!

他此刻正在监督中级班学子自读论语。

万一将所谓的物理解释给说了出去。

那这群学子,可纯纯就是属于,在自己手上给带歪了啊!

不行,这种事情绝对不允许发生!

一念至此。

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中级班。

这时。

苏瞻却突然咳嗽了几声。

面向学子,神情极为严肃,正色道:

“当然,除了我刚才所说的道理之外,其实还有一种解释,此乃重中之重,你们要记下来。”

闻声。

学子们纷纷将目光凝聚在他的身上,拿起手中的毛笔,正聚精会神着。

苏瞻抚须道:“此为物理解释,所谓物理,你们可以理解为是武力。

乃是我们书院山长所悟出的第二种真理,更是可以将我们儒家发扬光大的重要思想。”

学子们一听,恨不得都将耳朵长在他身上。

“这第二种物理解释,便是,一旦学会了修行,就可以时常揍习武之人,这件事情难道不快乐吗?”

“你们...悟了吗?”

苏瞻在心里暗暗想着,自己这样教,应该没错吧?

都是按照赵长青的精神指示来做。

或许,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将来的儒家,真正走向一条富强之路吧。

贤侄啊。

你放心。

伯父我会不遗余力的帮你的。

助你将咱们儒家真正的文化传播出去。

学生们纷纷扭头议论。

真是没想到,论语中的一句话,竟然有两种解释...

世人都说儒家很懦弱。

看来,他们接触的并不是真正的儒家啊!

不然,懦弱的文人,岂能说出经常揍习武之人这句话来?

真是太精辟了。

苏瞻连着说了两声肃静,等到讲堂内彻底鸦雀无声了,他才继续开口道:

“你们知道,为什么说,学会了修行,要经常揍习武之人吗?”

学子们耐心等待着解读。

苏瞻又缓缓开口道:“那是因为,如今咱们大魏朝,之所以会有乱世之兆,就是因为那帮武夫,不讲规矩。

自诩为有点儿武艺傍身,便胡作非为,危害百姓。咱们方与县中的渔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咱们儒家,乃是救世学说。只有咱们文人,学会了打架之后,时常去揍那些不讲规矩的武夫,才能让他们恪守规矩,才能让他们不敢继续欺负老百姓。”

“只有如此,才能让人世间充满美好。当百姓不受武夫蛮力迫害了,对于我们来说,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