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524章 杨洪的教诲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赐封杨业为代国公,晋佘赛花为代国夫人,擢升杨延嗣为虎侯,晋曹琳为从三品诰命身……”

赵光义为人虽然阴狠,又恨杨家入骨,但是到了目前这种关键的时刻,他也能忍辱负重,顾全大局。

高怀德身死,对他造成的影响很大。

在大宋将门之列,失去了一个最顶尖的支持者,他首先要确保的就是稳固自己的皇位。

高怀德一死,高家在大宋将门之列的地位,就开始急剧下滑。

整个大宋将门之列,最强的三席,将会变成曹家、石家、王家。

在赵光义眼里,曹彬虽然忠贞,但是已经位极人臣,再往前一步就能直接威胁到皇位。

所以,绝不能允许曹家再往前走一步了。

而石家近些年的重心都扑在了敛财上,对朝堂的政务并不上心。

而且自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以后,石家也就没有什么报国之心了。

至于王家,王家相比于前两家,还是有些羸弱。

一旦杨七率领大军造反,反攻大宋,那么赵光义手里能用的人,还真没几个。

所以,在这个时候,他安抚杨家,那是真心安抚。

绝不能再在里面掺沙子,逼着杨家去造反。

为了稳住杨家,赵光义甚至重新启用了沈伦,让他去代州做宣读圣旨的使者。

满朝文武,在得知了赵光义的决定以后,全场哗然。

当他们得知了高怀德战死在姑苏以后,也就理解了赵光义的作法。

高怀德战死,这可是一个重磅消息。

这代表着,一个顶尖的将门,有可能因此陨落。

汴京城的局势,也有可能有因此出现变故。

更多的利益,将会出现在朝臣们面前。

这些个利益该怎么去获取,这些利益该怎么去争夺?

这一个问题,几乎填满了满朝文武的心胸。

至于杨家的问题,已经被他们抛掷脑后了。

杨家在西北崛起,抢的都是党项人和辽人的利益,并没有抢夺他们的利益。

一场新的利益争夺战,将会在大宋朝堂上打响。

……

赵光义遣派沈伦去宣读圣旨,临行前。

赵光义把沈伦邀请到了宫里,彻夜长谈了一番。

次日。

沈伦就怀揣着赵光义交代给他的任务,踏上了去代州的路。

赵光义在把安抚杨家的重任交托给了沈伦以后,就全心全意的参与到了汴京城权力变化的梳理当中。

他要在这一次的利益争夺当中,培植更多自己的力量。

同时把所有的权力,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

……

汴京城里风云动荡。

杨七一无所知,此刻他正一脸无奈的对着杨洪。

杨洪为了从杨七嘴里套出南国的消息,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一天十二个时辰,杨洪几乎是在昼夜不停的堵杨七。

杨七都有点怀疑,这个杨府的老管家是不是不用休息。

此时此刻,他就被杨洪堵在了床榻上。

自从杨七身受重伤以后,为了养伤,形成了一个裸睡的习惯。

如今,赤果果的被杨洪堵在了床榻边上,还真有点不习惯。

他用被子遮挡着身子,干笑着问杨洪,“洪叔,您这是做什么?小子我可没有特殊嗜好。”

“呸!”

杨洪啐了一口,黑着脸,骂道:“你小子少给我打马虎眼,这两天你就像是个贼一样,四处躲着我。不这么堵你,能找到跟你说话的机会吗?”

杨七惨兮兮道:“那你也得让我先穿上衣服吧?如今这模样,被人看见了,影响不好。”

杨洪瞪着眼,冷声道:“就这么说,谁知道你小子穿上了衣服以后,会不会又借故逃跑。”

杨七裹着被子,无奈的道:“洪叔,你问吧……”

“咳咳~”

杨洪咳嗽了两声,组织了一下语言,道:“你小子跟南国国主易希是什么关系?二郎、三郎和六郎,又怎么跟南国扯上关系的?你小子什么时候和折家结盟的?又是什么时候和野乞干泊结盟的?”

杨七眨巴了一下眼睛,坦言道:“南国国主易希就是我,二哥现任南国的兵马大元帅,三哥和六哥现在在南国当大将军……”

“你放屁!”

杨七话还没说完,就被杨洪粗暴的打断了。

杨洪怒气冲冲的喊道:“就你能成为南国之主,就二郎,还南国兵马大元帅?你怎么不说令公是南国太上皇呢?”

杨七眼睛快速的闪烁,愕然道:“我真是南国之主,我爹愿意的话,也能成为南国的太上皇……”

“嗯?!”

杨洪瞪着眼睛,一脸怒火的。

杨七唯有唉声叹气的道:“好吧!我说实话,我在邕州的时候,曾经出手帮过南国国主一点儿小忙。南国国主念及恩情,又跟我聊得来,所以我们就结为了兄弟。

所以呢,我在南国,勉强也算的上是一个王爵。

南国国主赐给了我一座府邸,还有一支亲卫军。

我瞧着还行,所以就让我二哥、三哥和六哥过去帮忙掌管。

俗话说狡兔三窟嘛。

我也是想为杨家留一条后路。”

杨洪收起的脸上的怒火,震惊的问道:“真的?”

杨七赶忙点头,郑重的道:“是真的,比真金还真。”

杨洪吧唧着嘴,一脸骇然,道:“你小子真是造化,居然能和南国国主搭上关系,还能成为南国国主的拜把子兄弟。

也不知道你小子是那里修的福气。”

震惊过后,杨洪欣慰的道:“你小子不错,能想着帮杨家留一条后路……我还以为你在胜州闹这么大动静,就不知道怕的。原来你小子已经留好了后路。

不错不错……”

杨七脸上灿灿的笑着,心中却是一片苦涩。

说实话杨洪居然不信,偏偏杨洪就信了他编的瞎话。

不知道以后杨洪知道了真相以后,会作何感想。

杨洪欣慰之余,叮嘱杨七道:“你小子做事已经有了章法,谋定而后动,又懂得给自己留后路。这说明你已经长大了。

不过,你身上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那就是容易冲动。

你一冲动,就容易被冲动所控制,作出一些鱼死网破的事情。

这个弱点被敌人抓住了以后,很容易被敌人利用,成为对付你的利器。

小子,你要知道,成大事者除了需要不拘小节之外。

更重要的是心坚如铁石。

这是为将者最重要的一关。

只要你能做到守住本心不动,以后这西北之地,定有你杨延嗣的一席之地。”

杨七从被子里抽出了光秃秃的手,拱手道:“小子多谢洪叔教诲。”

杨洪乐呵呵一笑,道:“谈不上什么教诲不教诲的。只是一些为将的心得而已。令公不愿意告诉你,我只是帮令公给你补上了这一课而已。

如今我在这复兴关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也该会去了。

以后在人前的时候,也别在再我面前自称小子了。

你已经是一个大人了,而且如今还掌握着三州的权柄。

威仪不能失去。

你对我这个杨家的老仆太恭敬,容易被人看轻。”

杨七愣了愣,摇头大笑,“洪叔你小逊了我杨延嗣,若是我在乎旁人的看法的话,又怎会在这西北建立这么一番功业。

您老陪伴我们兄弟长大,又对我们兄弟言传身教,把毕生的精力都耗费在了我们兄弟身上。

对您恭敬是应该的。

旁人若是要看轻我杨延嗣,那也得先看看我杨延嗣想不想搭理他。”

杨洪激动的满眼泪花,“你小子果然长大了,而且还具备一身枭雄的本色。”

杨七笑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杨洪点点头,没有再多言。

复兴关战事结束以后,他之所以还留在复兴关,其一是想从杨七嘴里套出他和南国的关系;其二就是为了教导杨七,让杨七看到自己身上的短板。

如今,两件事儿都完成了,杨洪也就没有在复兴关待下去的必要了。

杨七再三挽留杨洪,杨洪还是执意的离开了复兴关。

不过他离开的时候,只是一个人走的。

他来的时候,带来的杨家家将,并没有跟着他回去。

杨洪心里清楚,杨七现在根基还很薄弱,需要杨家家将的帮衬。

瞧着这位把一生都献给杨家的老仆,牵着一匹老马,孤身消失在了眼前以后。

杨七突然有点伤感。

他一伤感,侯仁宝这个被绑在辕门上的出气筒就遭殃了,被杨七逮住就是一顿痛打。

杨七对于侯仁宝的厌恶是发自内心深处的。

打从知道了侯仁宝把十万汉家男儿丢到了交趾,自己独自逃跑以后。

杨七就发誓要剁了这个家伙,只是一直找不到机会。

如今侯仁宝落在了杨七的手上,杨七自然不会让他死的那么痛快。

然而,杨七拿侯仁宝撒气的时候,拿他撒气的人也到了复兴关。

寇准腰间挂着一个酒葫芦,骑着一头老驴,晃晃悠悠的进入到了军营里,直奔杨七的中军大帐。

在寇准身后,跟着几个衣着破烂的衙役。

进入到中军大帐,一见到杨七,寇准就毫无形象的瘫坐在帐篷里的软榻上,把身前的案几拍的啪啪响。

“杨延嗣,我要辞官,我不干了。”

杨七挑了挑眉毛,哭笑不得的问道:“谁又惹你寇大官人了,你又要撂挑子?”

寇准瞪着眼睛,说道:“除了你杨延嗣,这代州、胜州、丰州三地,谁又会惹我?”

杨七双手环抱在胸前,好奇的问道:“我怎么惹你了,你倒是说说。”

寇准义愤填膺的说道:“你图谋不轨,还拉着我,现在害的我有家不能回,你说是不是你的错。”

杨七愣了愣,笑着摊开手,道:“我可从没有什么图谋不轨的心思,你也知道,我这人就是心地善良,看不得丰州、胜州的百姓在异族的奴役下受苦,所以才会出手救助,帮他们过上好日子。

我这也是好心……

至于你说你有家不能回,莫非是想家了?

回头我就派人去大宋,把你的家人都接过来。”

寇准苦着脸,悲愤道:“杨延嗣,我到底那里得罪你了,你为什么不肯放过我。非要把我紧紧的握在你手里。

你知不知道,前日我父来信,口口声声骂我小奸佞,骂我助纣为虐,要和我断绝父子关系。”

杨七愣了愣,愕然道:“没这么严重吧?你虽然在帮我办事,可你我如今皆是宋臣,并没有作出什么大逆不道,天怒人怨的事情啊。”

“可是人人都在说……”

“呵……你寇准还在乎人言?你若是在乎人言,那你就不是寇准了。”

杨七一下子戳穿了寇准的嘴脸,说道:“说说吧,你这一次找我来是什么目的。别给我整那些虚的。”

他的表演被杨七戳穿,寇准干巴巴一笑,道:“两件事,第一,如今您手里掌控的地域,从原来的一州之地,变成了三州之地,

原本的代州八县,到现在变成了三州二十四县。

目前官员的人数根本不够,现在丰州、胜州的许多地方,都是乡老和村老在自治。

许多地方甚至连县官都没有。

……”

杨七皱眉,点点头,道:“你有什么建议?”

寇准既然提出了这个问题,那就说明寇准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

他心里肯定有一些对策。

寇准听到了杨七的问话,郑重道:“以下官的意思,不如把三州之地,合为两府。原来的州衙门取缔了,变成了两个府衙门。

相比于三个州衙门,两个府的衙门更好管理,而且还能削减一个州衙门的官员任命。

这样也能缓解官员不足的缺陷。”

“由州升府?”

杨七嘀咕了一下。

由州升府,这是大宋立国以后的传统,也是为了方便管辖。

毕竟在大宋,州和州之间是不同的,有些州地广人稀,有些州却人口众多,繁荣昌盛。

地广人稀的州,明显不需要太多的官员。

而人口众多的州,就需要更多的官员管辖。

由此,由州升府的这个政策就出现了。

杨七仔细的盘算了一下现在胜州、代州、丰州的情况。

他手下理政的人才,确实是少的可怜。

寇准说的这个办法,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作者_圣诞稻草人_其他书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