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五章 奇怪的信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人类降落到普尔行星已经有六年的时间,从刚开始的忐忑、到接受、再到现在的适应,它们已经渐渐融入到这个星球之中来了。

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阶段,之前所猜想到的可能会出现的危险,现在也一一被排除。这里除了有更加野蛮的野兽、无孔不入的未知病毒和具有智慧的索沙林之外,其它方面其实和地球差别不大。

只要把这些问题一一克服了,然后再把技术提高上来,诺亚文明恢复到此前地球文明那个高度并不是问题。而初步的生存阶段也差不多能度过了,只要再过几年,新一批的人员投入到工作之中,人类必然会不如蓬勃发展的阶段。

不管怎么说,人口还是个硬伤。无论现在诺亚文明掌握多高的技术或是拥有多少矿产资源,只要人力资源提升不上来,那么科技发展便永远无法快速发展。

所以诺亚政府未来五年工作计划之中,将会把侧重点转移到教育上来。只要新一批人力资源成长起来了,未来便有无限种可能。

普尔历6年2月,诺亚区第三轮区域扩展完成,无论是工业区、生活区还是种植区,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扩张。特别是生活区,所能居住的面积大幅度增长。不过扩展完成之后,诺亚政府便将七成以上的建筑工作压下来了,把空出来的人员转移到其它方面。剩余的三成大多也只是为了加强诺亚区的防御建设。

诺亚政府调整了工作分配,把更多的人手安排到工业制造和技术研究上来。诺亚文明的人口数量少,暂时来说并不需要那么大的土地面积。所以现在他们现在想要做的,是把诺亚文明的技术研究提升上来,为之后诺亚文明的飞速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也即是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诺亚区并非是对外发展,而是对内发展。虽说资源方面依旧会有大量的损耗,但并非是用于建设方面,而是用于工业技术的革新。

因为无论是航天事业,还是索沙林装置,亦或是现代化武器的制造,都需要新技术和大量资源的投入。

普尔历6年5月,诺亚政府推出新计划,既大型运输机的建造。诺亚文明刚到达时,所拥有的飞行器便只有四架探测器和一架苍鹰一号战斗机。

虽说在之后诺亚区又制造出了几架用于运输的飞行器,不过因为技术和材料的限制,所制造出来的飞行器和运载数量有限。之前索沙林为诺亚区所能提供的资源比较少,这几架飞行器还勉强可以用来运输,但随着索沙林在矿物资源的开采力度越来越大时,为诺亚区提供的资源便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单凭几架小容量的运输机来运输这些资源已经渐渐不够了。

而这个时候,便需要大型运输机了。2月份所加强的技术研究,已经为大型运输机的建造提供了技术和材料的支持。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大型运输机便完成了制造并且通过了试验。之所以有这么快的速度,主要还是因为有天书的帮助。在天书的资料库之中,存储了所有以往地球上的技术知识。也即是说,借用前人的知识,对于大型运输机的设计并不是问题,之所以还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只是工业生产方面对于材料和工程师的要求比较高,才到普尔历6年8月份才投入使用。

建造而成的大型运输机被命名为索沙一号,因为它主要的任务是用于来承载索沙林为它们提供的矿物资源。索沙一号的载重量为10吨左右、可运送50余名人员、航程1000-2000千米、主要为涡桨发动机,巡航速度可达到300千米/小时。

索沙一号建造成功之后,人类能够实现更快的资源流通。单凭这一架运输机,所能运载的数量便是之前所有小型运输架加起来的十倍以上。

普尔历6年10月,新卫星工程开始实施,它所需要的技术和材料已经全面具备。新卫星所要实现的功能相对来说会比较简单,毕竟现在诺亚区的制造力还不支持太高的航天工程。

普尔历6年11月,新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建设进入尾声,这个大工程历时两年,才总算是落实下来了。可控核聚变技术对于人类来讲,还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要不是之前有人工智能诺亚的技术支持,人类要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还至少要几十年的努力。

不过有了完善的理论知识,想要把它实现便比较简单了。在诺亚方舟内部便有一个可控核聚变的反应堆,不过那个主要是应用于诺亚方舟在宇宙的航行,所以无论是在供能方式或是体积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新建成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体积相对更大,虽说它的供能和之前那个相差不大,但是无论是稳定性还是安全性上都相对有提高。

在未来的几年的时间里,诺亚文明的许多工作在有了新核聚变反应堆的支持下,效率将会更高。

普尔历7年2月,新卫星建造完毕,经过了十几天的安全检验之后,于2月15日发射。

新行星被命名诺亚二号卫星,虽说无论是功能还是寿命都比不过之前的一号卫星,但至少现在它对诺亚文明的帮助将会更大。在火箭的推动之下,诺亚二号卫星被平稳的送入到普尔行星的轨道之上,为诺亚区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为了把这个卫星送上天,诺亚区可是耗费了很大的成本,因为他们采用的是化学燃料,为了提供动力所制作出来的火箭是最大的成本消耗。而如果不采用化学燃料,而是利用可控核聚变引擎的话,不但能够节省成本,航天飞行器还能够往返与宇宙和地面。

只不过要想把可控核聚变投入到航天中来,对于目前的人类来说挑战还是太大了。毕竟它们只能算是刚刚掌握这项技术,要将可控核聚变发动机小型化已经是难题了,更别说投入多设备的应用中来。

只不过对于这方面的应用,人类迟早会达到。

新卫星进入轨道之后,立马进入工作,为诺亚区提供了普尔行星比较清晰的图片,同时也为之后全球的通信技术打下了基础。

在诺亚二号卫星投入使用的后第二个月,位于诺亚方舟主控制台的技术人员突然从卫星接收到了奇怪的信号。这个技术人员带着疑惑,把所有的信号都记录下来,随后借助天书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个信号源在普尔行星的西赤诺洲,更详细来说,是位于赤道地区。

“天书,帮我接通主席,我有重要的事情汇报!”这名技术人员分析了一步份之后,发现问题越来越不对劲。

“楚欣,怎么了?”政务主席罗萨正在吃着面条,一边接通着通讯,一边询问道:“不好意思,我现在有点饿,你说吧,我听着,二号卫星出现什么问题了么?”

这名技术人员正是和郑阳文有过渊源的楚欣,她郑阳文一样,在成为诺亚之子之前都不是什么人才,不过在到达普尔行星之后,他们都在努力着。郑阳文之前是往生物方面发展,而蒋欣则是往信息技术这方面发展。

蒋欣本来智力就不错,在这几年的学习之中,她的能力已经足以让她独自处理很多问题了。而她现在便是卫星小组的组员之一。

楚欣对着罗萨的通讯,说道:“我刚才在利用二号卫星观察普尔行星地表的时候,接受到了奇怪的信号,信号来源是在西赤诺洲。一般来说,生物的电波是不可能强烈到足以传递到行星轨道的,所以我怀疑那个信号源不是天然的,而我们诺亚文明而还没涉足到那里,所以我怀疑那是出自其它未知文明的!”

罗萨一边听着蒋欣的话语一边吃着面条,吃到一半听到蒋欣的话语后被呛了一口,面条差点从鼻孔冒出来。

咳嗽了几句,罗萨把面条推到一边,看着蒋欣问道:“你确定吗?”

蒋欣摇了摇头,说道:“我也不确定,因为这个信号持续时间并非很长,前后不到20秒。我也是碰巧发现的,而且这个信号很奇怪,我也分析不出来。”

“你把你接受到的信号资料整理一下,发给我一份,然后也发给你们卫星小组的组长一份。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

接收到指示之后楚欣立马执行。很快包括华飞在内的共6名卫星小组的组员都接收到这份资料,各自分析了一番之后,它们也集中起来讨论。

对于这个信息,卫星小组给出了一个假设,那就是外星文明的遗留物。这有可能是某个文明的探索部队在到达普尔行星之后,对外发射信息。

这个假设对于人类来说可能是一个危险的警告,这意味着普尔行星上面可能不止诺亚文明这一个外来者。

在此之后不到两天,诺亚卫星二号再次收到信息,只不过这一次信息源并非来自西赤诺洲,而是普尔行星的天然卫星--普卫一。(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