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八十六章 逐渐的工业化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郁保四和石勇商量了一下,两人都有去南方躲避战乱的想法。

于是便合在一处,一起去杭州附近,找个地方,买一块地。

此后两人便在杭州郊外安家。

只因他们不懂经营,花钱又大手大脚,还喜欢赌博。

没过几年就将多年积蓄全部败光。

再次变成了流民。

白胜独自回到了老家郓城县,这里早已经纳入了齐国治下。

他一到县内就被衙门盯上,查清了他的来历。

陆阳知道以后,便将白胜也叫到了齐州。

白胜在齐州见到了原本应该已经死去的晁盖和刘唐。

三兄弟说开了一切。

晁盖也知道了宋江已死的消息。

对于宋江的遭遇,他除了叹息,只有可怜。

白胜见晁盖在齐州,也不想在去别处。

他在齐州包下了一间店铺,开了家酒楼,生意还算不错。

穆宏穆春原本打算一辈子跟随宋江,现在宋江死了,他们也无家可归。

只能找了个地方,继续落草。

不久之后,山寨就被金军剿灭,两人生死不知。

汪集与崔文两人选择急流勇退。

装成难民,找了个小村子隐居。

崔文知书识礼,便在村里当了个教书先生。

汪集则给地主家里当了佃户。

生活十分拮据。

后来他们居住的地方被齐国拿下,每个人都分到了土地。

才勉强过上了吃饱穿暖的日子。

顾大嫂在山下打探断后人员消息的时候,还意外探听到了代州守城的义军中有两个铁塔一样的好汉。

人称两头蛇,双尾蝎。

孙立得知后,决定率领全家留在代州。

伺机救出解珍解宝。

至于宋清,他本身只是个有些管理才能的地主家的小儿子。

落草为寇也是逼不得已。

大哥宋江已死。

他自认没有帮哥哥报仇的能力。

于是便只能回到宋境,接上老父亲,回到宋家庄去。

当年宋江落草时,他们的老宅就被官府没收。

后来由齐国治下新任郓城县衙门接管。

陆阳知道宋清和宋太公回了郓城县,却也没有给两人特别照顾。

县令按照规定,将两人算作本县人士还乡。

重新上了户籍,分了田地。

宋清一边耕种,一边照顾父亲,同时还在兼顾学习。

他还是有些做生意和当官的头脑。

郓城县下公开招募人手时,宋清轻松的通过了考核,成为了郓城县的一个吏员。

二十年后,他还因功升任了寿张县的县丞。

花荣有些迷茫,不知道未来的路应该怎么去走。

他人生的前半段都在练武,随后继承父亲的军官职位。

之后为了救宋江,莫名其妙的从军官变成了土匪,又从土匪招安成了军官。

这段时间,一直都有一个人为他指明方向。

这个人就是宋江。

现在宋江死了。

花荣得自己决定以后要干什么。

这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

思虑许久之后,他还是决定先进行一个小目标,帮宋江报仇。

宋江是他的大哥,也是他人生的引领者。

以他和宋江的关系,帮他报仇更是天经地义。

但光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他要打败金国这样的庞然大物,必定要加入一方势力,进行天下的角逐。

宋朝不能去了。

剩下的答案就很明显。

齐国。

吴用送走了其他人。

自己独自站在山间,听着山风呼啸,树木摇曳发出的沙沙响。

他一生的抱负,苦心的谋划,用尽了心力。

想要搏一个远大功名,一个前程似锦。

结果在年过四旬的时候失去了一切。

吴用当初放弃所有,毅然决然的加入了招安事业,现在仍旧一无所得。

他看着五台山上云遮雾绕,如仙境一般的美景。

不由得发出了一声赞叹:“这里也是个好去处。”

吴用一步步走到了山巅,将自己的腰带解了下来。

随后他又将其中一端高高抛弃,绕过了一根粗壮的树杈,将两头系死。

“生前不能功成名就,死后纵情山水,倒也快活。”

吴用将脖子穿过了绳结,踢开了踮脚的石头。

上吊并没有那么轻松。

许久之后,吴用终于停止了挣扎。

初生的阳光照在他逐渐冰冷的尸体上。

一切都是那么的凄凉。

文殊院中,智真长老发出了一声叹息。

“阿弥陀佛。

慧明,你去后山山顶处,砍些柴回来。”

长老是让慧明去发现吴用的尸体,顺便帮他安葬。

他早就看出了吴用心怀死志,也知道劝一个一心求死的人是没用的。

对有些人来说,活着比死了还要痛苦。

方丈虽然慈悲,也不会去随便救人。

这是吴用自己的选择,方丈也选择尊重。

花荣回到宋境,接上了自己一家老小,随后连夜奔赴齐国。

他在齐国有妹妹和妹夫。

跟其他齐国将官的关系也都还不错。

要融入其中并不是一件难事。

陆阳知道花荣要和金国作战。

于是便安排他去了北方燕山府。

给孙安当了副手。

宋江一伙彻底毁灭。

但他们对于现在的天下大局来说,简直是不值一提。

齐州济南府,陆阳率人出了城,来到城池附近,建在河边的一座工业区。

汤隆在前面带头,领着陆阳等一众政府要人进入里面参观。

刚刚进入厂区,便能听到叮叮当当的铁锤锻打之声。

这一片是汤隆管辖的兵工厂。

梁山军士的武器和甲胄也大多从此处流出。

汤隆一边走一边说。

“今日请大王过来,不是为了别的。

只因前些时间,大王跟我说的水力锻床,终于有了突破。

几位随我来。”

众人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便跟随汤隆进到厂房之中。

却见厂房靠近河岸的一侧,数条巨大的传动轴一只延伸到室内。

轴末端带着一个圆环形的铁质盘子,上面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均匀的卡扣。

闻焕章道:“这不是齿轮吗?”

汤隆介绍道:“没错,这就是齿轮。

大王前些时候跟我说过一个思路。

我们这些铁匠在打造兵器盔甲时,往往要对铁块进行千锤百炼,以保障其性能优越。

但锤炼的过程十分浪费体力。

也浪费时间。

大王当时说,既然水力能推动磨盘,为什么就不能抬起铁锤呢?

我回去以后冥思苦想,造出了现在的这种锻床。

用外面和水流动带来的水力,通过钢轴和齿轮传动来抬起铁锤。

这样就可以节省不少体力,几个学徒就能轻松锻造出完美的钢胚。

以后我们就省事多了。”

陆阳勉励道:“我只是随口一提,没想到你竟然真的放在了心上。

好,此事可以大大提升兵工厂的生产力,值得大大嘉奖。”

众人看完了水力锻床,随后又到了下一个厂房。

这里仍旧是由水力锻床组成的车间,不过是用来打造甲片的地方。

刀剑这种高性能的武器,依旧需要手艺高强的匠人来亲手制作。

他们并不在此处。

陆阳参观完了兵工厂,转而进入了附近的水泥厂。

不远处还有侯健负责管理的纺纱厂。

以及正在实验中的火器厂。

陆阳仍旧没有放弃对于热武器的研发。

只是这个年代的钢材却是存在问题。

不管是火药性能,还是枪管密封程度都无法令人满意。

先前造出的十几把原型火绳枪。

效果都不能令人满意。

哑火炸膛现象时有发生。

而且概率还不低。

事故率高到军士们根本不敢用手拿着开枪,只敢用架子固定在地上,点完火就跑。

射出的弹丸威力又小,射程又近。

三十步以外基本丧失威力,三十步以内也不如传统弓弩好用。

射速很慢,枪管还会发热。

相比于技术十分成熟的强弩,火枪除了声音大一点能惊吓对方的马匹,其余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连火器厂的管理人都怀疑这项目到底有没有前途。

不过陆阳十分坚持要发展火器,他们只能照办。

火器的发展是建立在工业基础上的。

现在火器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是炼钢技术和密封技术上没有突破。

等到这些基础技术有了突破。

火器的发展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到时候说不定连蒸汽机都能提前搞出来。

火器厂这些年来也不是毫无进展,至少他们通过陆阳给的一硝二硫三木炭的比例渐渐摸索出了最为合适的火药配比。

用最少的药量,产生最大的爆炸。

尤其是在火药里面混入白糖之后,爆炸威力十分的惊人。

足以开山裂石。

火器厂从汤隆的兵工厂里定做了不少铁质的壳体。

灌入火药,插上引线,密封完全之后,就是一个威力极强的炸弹。

初步实验已经完成,第一批也准备交付部队使用。

用来攻城或者守城。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