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九.从燕然勒石说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托了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福,“封狼居胥”四个字被人们印在了脑子里,成为汉人大败匈奴的标志性词汇,霍去病的名字也被人们牢牢记住。殊不知在东汉还有一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燕然勒石”大胜仗,而恰恰是这一仗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正是燕然勒石以后匈奴开始走向颓败,最终西迁,在亚洲的版图中彻底消失。而这一系列成就应当归功于两个人——窦宪与班超。

要想把这段历史弄清楚,话还得从汉武帝说起。

说句话心里话,虽然不少人心目中汉武帝是个大英雄,但我对这个刘彻实在没有什么好感!好大喜功,滥杀大臣,听信小人谗言,活活逼死自己儿子,为了泡沫繁荣去打匈奴,搞得劳民伤财,还把“天人感应”搬到了政治高度,给后人造成不少麻烦。

我觉得他应该与朱元璋这号人物放在一起,是没有资格与嬴政、李世民、赵匡胤排在一起的。与他相比,刘秀、曹操、玄烨都出色得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不过是毛主席诗词里的一句话,既然是写词就难免要注意对仗和韵脚。试想我们的主席要是吟出“秦皇光武唐宗宋祖”那就对不上朝代了;吟出“秦皇清祖唐宗宋祖”岂不把朝代顺序颠倒了;而“秦皇魏武唐宗宋祖”我们的曹大白脸那时候还没被人们认同。所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就成了最好的搭配。

单论诗词气魄和炼字的功夫,毛主席绝对称得起一代大诗人。这样有气魄而又不失文采的诗句,恐怕也只有曹操、李白、苏轼、辛弃疾和*了!好像又扯远了……

话拉回来,汉武帝用卫青、霍去病跟匈奴苦苦打了半辈子,结果却是劳民伤财、百姓痛苦。这个心比天高的人终于在逼死自己的儿子以后脑子变得清醒起来,颁布《轮台罪己诏》承认自己在统治上过于极端、过于严酷的错误,并且结束了对匈奴的战争。此时两大民族都已经疲惫不堪,庆幸这样的敌对终于有了结果。

可是在西汉和新莽结束以后,中原步入了群雄割据的大动乱,匈奴变得不安份,开始支持援助内地的分裂势力卢芳。东汉建立伊始,刘秀专心于统一事业,所以对匈奴采取宽让态度,所以卢芳是叛了又降,降了又逃。可是匈奴人却是你退我进登鼻子上脸的,干脆迁入了幽并二州,并且不断骚扰上党、扶风、天水、上谷、中山这几个郡,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这几个郡了:西到凉州,东到幽州,中间是并州,也就是说匈奴已经完全逼近了东汉的北部边境,战争一触即发。

关键时刻,天灾帮了大汉。匈奴地区遭受了连年的旱灾和蝗灾,草木尽枯,赤地千里,人畜饥疫,死耗大半。人说白了也是动物,饿到一定的程度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去争!去抢!去从别人嘴里夺!你想想,现在马路上停辆汽车,仪表盘上要是有一个包,总有人敢打破玻璃去偷。为什么?饿到一定份儿上什么事儿都能干出来!

匈奴内部这次为了活命起内讧,而东边的乌桓人也来趁火打劫。最终的结果就是,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日逐王比自号单于,带着八个部族归顺了东汉。这里需要说的是,我查了查相关书籍,这个日逐王比在历史上也称呼韩邪单于,这与西汉的那个称号一样,据说他就是那个呼韩邪单于的孙子。至于他之所以再次使用祖父单于名号就是要表现一种姿态,意思是要像祖父一样“依汉得安”。

从此,内附的这一部分叫南匈奴,而仍然占有旧地的叫北匈奴。不用我说你们也猜得到,北匈奴才是正真凶悍的匈奴主力。南匈奴内附后定居生活,从事农耕,日益向内地迁徙,后来基本汉化了。可是北匈奴却渡过了困难时期,部族日渐恢复,又强大了起来。说到这儿咱们该咱们的第一位大英雄窦宪登场了。

前面说了窦宪是东汉第一个做大的外戚人物,其实开始时他却凶不起来。他的几个长辈包括父亲都在刘秀剪除外戚势力的运动中被杀了,他妹妹虽是汉章帝的皇后却奈何不得那个咄咄逼人的丈夫,所以他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后来汉章帝死了,可情况也没好多少,他因为忤怒太后姐姐被监禁在宫中。

万般无奈,窦宪为了将功赎罪请求出击匈奴。我不知道她姐姐是怎么想的,结果是我们这位窦国舅与他的副手耿秉仅仅每人带了四千士兵就杀出了关外。虽然匈奴因为内乱衰弱了些许,但要知道,他们是在敌人的地盘上挑衅,而除去这八千主力军,配合其行动的南匈奴、杂胡全加在一起总共也不过两万多人。要知道当初卫青、霍去病出关时仅主力军就有十万呀!这样打能赢吗?

还是那句话,人逼到一定份儿上真是厉害。窦宪憋着一肚子的怨气和赎罪之意,这一仗竟然打赢了!他在稽落山(今蒙古汗呼赫山脉)打败匈奴主力,此后乘胜追击竟然杀出关外三千多里地,一直打到乌布苏诺尔湖。这一仗斩杀敌人一万三千余人,俘虏和招降匈奴达二十余万人。窦宪就是靠这样少的人打了一场绝对完美的战争。当时窦宪和耿秉登上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叫护军班固(没错,就是写《汉书》、撰《白虎通义》的那一位)刻石记功而还,所以这一仗在历史上被称为“燕然勒石”。

北匈奴经此一仗再也无力南侵,请求归顺;窦宪这时候却得理不让人了,转年他又掀起了战争,在金微山(今蒙古阿尔泰山)再败北匈奴。这一次匈奴彻底完了,败得连他们的大单于都不知道死在哪里了。从此残余的匈奴被迫西迁,零星留下来的则死在了鲜卑人手里。自秦始皇时期就困扰汉人的匈奴威胁到了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终于得到解决,同时窦氏外戚也在这一年走向覆灭。

但是问题还存在隐患,因为匈奴当年趁着中原内乱在西域结下了盘根错节的关系,西域55国基本臣服于他们,这就给他们留下了东山再起的本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轮到我们的第二大英雄班超出场了。

班超的家室绝对不比窦宪逊色。他有一个文武双全的父亲班彪,一个大文学家、史学家哥哥班固,一个才气逼人又美丽动人的妹妹班昭。值得玩味的是班彪曾投奔窦融,班超曾是窦固的中护军,而班固又是窦宪的中护军,所以两家绝对称得起老世交。

班家是一个文化气息很浓的家族,一家四人出了仨史学家这就可想而知了。而班超就偏偏是那第四个,刚开始他也是从事文书工作的,可是他性子急,没写两天字就把笔扔一边儿啦!他说:“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学张骞立功西域,挣个侯爷当,哪儿能天天坐这儿耍笔杆子?”嘿!这就是我们说的成语“投笔从戎”的来历。看看人家班超多有气魄,关注我文章的人留神吧!那天说不定我把电脑一砸,我也参军去!(放心,我们家没那路子)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奉窦固之命与郭恂率领三十六名部下出使鄯善,在那里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胆色夜袭斩杀匈奴使者,迈出了巩固西域的第一步。此后他就率领着三十多个敢死的部下开始了对西域的游说,于阗、乌孙、莎车等国先后归顺东汉。

到了窦宪燕然勒石之后,匈奴余部窜入西域,以月氏、龟兹为首的势力开始协助匈奴行动。永元二年(公元90年)班超以区区数百人击败月氏等联军七万,迫使龟兹、姑墨、温宿等国皆降。最后在永元六年(公元94年)班超终于联合各国逼降了焉耆、危须、尉犁这三个最后负隅顽抗的势力。至此西域55个大小国全部归附东汉,共同盟誓驱逐匈奴。班超被封为定远侯,终于实现了自己“挣个侯爷”的愿望。

那么匈奴到哪儿去了呢?

他们远走欧洲,灭掉阿兰人,侵略日尔曼人和古拜占庭帝国。再后来出了一对民族英雄布雷达和阿提拉(玩过电脑游戏《帝国时代》的都知道吧!)。他们俩险些将罗马帝国彻底灭掉。

但是现代诗人海子有一句诗“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公元453年,阿提拉去世(据说是因为房事不当),匈奴帝国崩溃。公元468年,阿提拉的儿子向拜占庭发起了自杀性的侵略,他自己战死,匈奴这个民族也随之不复存在……不过现在保加利亚人沿袭了他们的血统,还有人说匈牙利人和意大利人中也有他们的后裔。

好了,不谈这个民族了!(写后面这些纯粹是为了满足我一个爱好匈奴历史的朋友,可是最近他又跑去研究日本史了)

那么南匈奴呢?屠特若尸遂就单于、羌渠、呼徵、於夫罗、呼厨泉、去卑,乃至刘豹、刘渊。这些名字大家一定很熟悉,后面说他们的地方还多得是呢!

书归正传,北匈奴完了,但东汉的民族战争才刚刚开始。随着北匈奴的灭亡,另外两个民族飞速崛起,成了东汉的重要外患。

这两个民族是……下回说。(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