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三角格局(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在三角状态下要达到稳定与平衡,就必须保持三者处于持平的状态。

在汉顺帝以前皇帝、宦官、外戚基本持平,虽然时有此消彼长的浮动,但大体上还算过得去。可是在汉顺帝死后,这样的平衡被打破了!

我把汉顺帝死后的东汉政局分为三个阶段:

一.

外戚占据主导地位的阶段

这一时期从建康元年(公元144年)汉顺帝驾崩到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外戚大将军梁冀倒台。

二.

宦官占据主导地位的阶段

这一时期从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外戚大将军梁冀倒台到光和四年(公元184年)大宦官曹节死。

三.

皇帝、宦官、外戚三大势力趋于平和走向消亡阶段

这一时期从光和四年(公元184年)大宦官曹节死到昭宁元年(公元189年)汉灵帝、何进、张让相继死亡,三角格局结束。

先讲第一阶段:

建康元年(公元144年)汉顺帝驾崩,这位本有可能拯救东汉王朝的皇帝死时仅有三十岁,他儿子刘炳继承皇位,史称汉冲帝,当时仅仅两岁,并且在转年就死了。

之后迎立了汉明帝玄孙勃海王刘缵,史称汉质帝,这时候梁氏外戚抬头了。梁氏外戚基于顺帝皇后梁妠,梁妠的父亲梁商在顺帝死后成为梁家第一代大将军,客观来讲这个人还算是比较正直的,他本身没有过激的行为,甚至约束子侄遵守法度。但在他之后,其子梁冀在汉质帝时期成为第二代大将军——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跋扈将军”。

梁冀为大将军平尚书事,把握朝权近二十年。汉质帝初立时年仅八岁,但是他与后来的汉献帝刘协一样聪明伶俐,可运气还不如刘宏,他仅仅因为指责梁冀为“跋扈将军”就被梁冀毒杀。他死之后继承人又成了问题,当时最据资历的是清河王刘蒜(好腥气的名字)。但是梁冀不愿立这个年长的皇亲,正在踌躇间,宦官曹腾出现了!

曹腾就是曹操的祖父,想必大家都知道。范晔写《后汉书》用了一种奇特的春秋笔法,明褒暗贬、小功大过来暗示他的可怕。《后汉书-宦官列传-曹腾传》写得颇为简短也极具赞美之意,但是范晔在整个列传的序言里写什么了呢?“自曹腾说梁冀,竟立昏弱。魏武因之,遂迁龟鼎。”这一句话就把所有赞美都否定了,告诉咱们——后面的那个传记是看在魏武帝曹操的面子上写的!

写史人的笔明褒暗贬皮里阳秋有时真是厉害!

闲话少论,曹腾的个人问题后面单讲。且说这时候曹腾为了应和梁冀提出立年仅十四岁的汉章帝曾孙刘志为帝,梁冀照办,这就是东汉两大昏君之一的汉桓帝。其实说汉桓帝为昏君还不太确切,应该说是“懒皇帝”。因为在他当皇帝的前十二年里都是梁冀说得算,后面的日子里又全然听宦官的,这一辈子都没“自己承包”过。

梁冀在这十二年里是什么状态?我们来看看:四方调发,岁时贡献,都先将等次最优的供奉梁冀。官员重金贿赂以求升迁,往来不绝。梁冀还派遣宾客出塞,交通外国,广求异物。他还大兴土木,营造私舍,广开园囿,采土堆山,拓展林苑,禁通王家,其范围近千里!他曾经规起数十里的兔苑,因为有个人误杀一兔,转相告言,竟然有10余人因此被处死!他还夺良人为奴婢,多至数千人,名之为“自卖人”。百官升迁要先到他门下谢恩,接受他的指示和要求,然后才能到尚书台报到。官员不能顺从的,例如李固、杜乔,都被杀害。梁氏一门,有7人封侯,3人为皇后,6人为贵人,2人任大将军,女子食采邑封君者7人,与公主结婚者3人,其余任卿、将、尹、校者57人。

看看他的所作所为,历代暴君除了隋炀帝谁比得了他?他可不是皇帝,外戚到了这个地步被成为“跋扈将军”一点儿不为过吧?这个人的暴虐与专横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

最后这个外戚大将军因为暴虐太过终于逼疯了好脾气的汉桓帝,逼得他与小黄门唐衡避开其耳目在厕所里制订了计划,由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个宦官出手,集合左右厩驺、虎贲、羽林、都侯剑戟士千余人并联合司隶校尉部才铲除这个大恶人。梁氏一族全部被诛杀,史称“公卿失其度,官府市里沸腾,数日乃定,百姓莫不称庆。”可见大块人心。至此外戚独霸局面彻底结束。

再说第二阶段:

梁冀死了,留下的问题却不小。

《后汉书-梁统列传-附梁冀传》记载“所连及公卿列校刺史二千石死者数十人,故吏宾客免黜三百余人,朝廷为空。”朝廷没人了!宦官又钻空子了。

由于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个宦官在剪除梁冀方面立了功,五人同日被封侯:单超为新封侯,食邑两万户;徐璜为五原侯、具瑗为东武阳侯,食邑各一万五千户;左悺为上蔡侯,唐衡为汝阳侯,食邑各一万三千户。是谓“五侯”。

注意,单超是两万户侯,比孙程又翻了一倍!

这以后“权归宦官,朝政日乱”,这种局面形成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宦官权力太大,而这五个人绝不是郑众、孙程那样的正人君子,而是李闰、江京之流。另一方面,汉桓帝也不是汉顺帝那样的精明之主,而是地地道道的无能之人,他甘愿让宦官牵着鼻子走。

在转年单超死,剩下四人横行天下,大起第宅楼观,穷极奢侈,生活消费完全仿照宫中制度。其兄弟姻戚宰州临郡,残害百姓与盗贼无异。当时民间有谚语“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堕”可见一斑。

而且由于汉桓帝的无能昏庸,专权宦官开始形成了新旧交替的局面,“五侯”之后,侯览、管霸、王甫、曹节等大宦官崛起,并且开始逐渐掌握国家动向、篡夺朝政大权、镇压反对的士人。

汉桓帝死后无子,在曹节、王甫为首的宦官势力与窦武为首的外戚势力妥协下,迎立了年仅十二岁的章帝玄孙刘宏,是谓汉灵帝。此后宦官与外戚势力冲突不断,直到了光和二年下半年到光和三年的上半年这段时间里,外戚、宦官两家具损,皇后宋氏一族,宦官王甫一党,四个大臣一派(司徒刘郃、永乐少府陈球、司隶校尉阳球、步兵校尉刘纳)皆亡,这才告一段落。转年最后一个独揽大权的宦官曹节去世标志着宦官独霸局面彻底结束。

最后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里昏君汉灵帝大肆挥霍并卖官敛财,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势力逐渐做大,外戚何氏笼络士人,三方面并起,最终在昭宁元年(公元189年)三方面各自殄灭。这段时间后面有专题,不多说了。

下面我试着做一个分析:

如果我们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其原因是汉顺帝鉴于宦官的危害和对十九侯的芥蒂,过度压制了宦官一方,致使外戚一方独自发展。当处于统治地位的汉顺帝本人不在了,他的继承者又实力太弱的情况下,外戚就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这就是第一阶段的状态。

然而物极必反,当外戚一方发展到极点又无法突破三角格局时,造成被压抑的两方联合反击,受到重创。此后与皇帝相比占优势地位的宦官势力占据了上风。直到三方相互磨合趋于一致。这是第二阶段。

当三者磨合趋于一致后,重新洗牌,矛盾重新产生激化,但是由于外因的影响,他们的平衡被彻底打破,三角格局不复存在。这就是第三阶段。

听糊涂了吗?

如果你还没糊涂,想听我接着胡说,那我们不妨把三角格局套用到魏蜀吴三国里。蜀稳住魏打吴就是相当于第一阶段,吴蜀联合攻魏就是第二阶段,魏蜀吴趋于平和司马氏外因介入平衡打破三者灭亡,这又像第三阶段。

所以三足鼎立的原则就是——此消彼长!

请记住“此消彼长”四个字,将来咱们说到东吴袭取荆州、杀关羽的时候用得着。

在东汉所有大宦官中,我认为行为最为恶劣的当属王甫。这个王甫在史书里面没有传记,仅附属《后汉书-宦官列传-曹节传》当中,但是他的权势及所作所为的恶劣程度远远超过了曹节。

我给他总结了八大罪状:

1.索要贿赂——索贿助刘悝恢复勃海王王位、收受田晏贿赂

2.戕害宗室——诬告勃海王刘悝、逼杀顾命大臣刘倏、借窦武事件杀刘淑

3.屠杀外戚——屠杀窦氏一族、宋氏一族

4.谋害士人——借窦武事件屠杀“党人”、掀起“谤书屠杀”

5.扶植亲族——任其子王吉为沛相、王萌为永乐少府等

6.荼毒皇后——逼害窦太后、鼓动汉灵帝废宋后

7.结党营私——联合司隶校尉段熲、小黄门淳于登、永乐五官史朱瑀

8.挑起战乱——鼓动汉灵帝进行对鲜卑发动战争

这八大罪状中最后一条是最为严重的,就是这场战争险些动摇国本。所以接下来,我们要讲一讲压在东汉王朝身上的第五座大山——民族战争。不过,下回在写……(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