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三角格局(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请注意题目《三角格局:皇帝、宦官、外戚》。精通几何学的朋友一定知道,三角是最稳定性的,所谓“三足”可以“鼎立”就是这个道理。

用数学的法方计算一下三方面因素可以形成几种可能?

答案:八种。这八种东汉都有:

第一种,皇帝大权独揽——光武帝刘秀时期,谁敢惹他?

第二种,宦官大权独揽——汉灵帝早期,曹节、王甫说的算。

第三种,外戚大权独揽——汉质帝时期,梁冀的天下。

第四种,皇帝、宦官联合,对付外戚——汉顺帝即位,诛杀阎显。

第五种,皇帝、外戚联合,对付宦官——汉少帝时期,宦官灭亡。

第六种,宦官、外戚联合,控制皇帝——北乡侯时期,李闰联合阎显。

第七种,皇帝、宦官、外戚,相安无事——汉灵帝中后期,灵帝为天子,何进、张让并起。

第八种,皇帝、宦官、外戚,三者皆无作为——汉献帝时期,董卓来了,全都傻眼。

你看我这些东西都是有科学理论的,高科技呀!我慢慢讲。

汉光武帝刘秀打了一个铁桶江山,可是他的子孙真正做到大权独揽政由己出的其实没几个:汉明帝算一个,汉章帝算一个,汉顺帝也勉强算一个吧,其他的都不是!

原因是什么?即位过早又短命,后期唯有汉桓帝、汉灵帝长大了,还就这俩是昏君。

从头说起:

汉章帝的儿子汉和帝(刘肇)起,汉和帝十岁即位。他继位时就是窦家腰杆子最硬的时期,窦太后和其兄弟窦宪、窦笃、窦景等人完全控制了朝廷,十岁的他被禁锢在宫中,史称“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官而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东汉第一个搬到外戚的大宦官郑众出现了。郑众利用窦宪征讨匈奴还朝的机会,请和帝在宫中为其接风,就地将其收押,他又积极联系北军五营,封锁洛阳将窦氏亲党一举拿下。

郑众是一个好宦官,他消除了国家隐患以后把“大政奉还”。这是日本倒幕的话,没错!外戚将军掌握的权力交还皇帝,这不就是“大政奉还”吗?日本学的是咱们,而且咱们国家连宦官都能干他们武士的事儿!骄傲去吧!

不扯了。之所以说郑众好,是因为他不干涉国政也不居功自傲,除掉窦氏他就不掺和了。多大功劳呀?没他汉朝说不定就真完了,天下改姓窦了!怎么奖赏他呢?应了咱们前些年时兴的一句话“特事特办”,升郑众为大长秋。大长秋是什么官?九卿一级的官员,负责传达皇后的懿旨和管理宫中事务,古来没有宦官做到九卿的,郑众第一个。而且他死后还被追封为鄛乡侯,采邑五百户,太后又给加了三百户,这就是一千八百户了。从来没有阉人封侯裂土分茅的,郑众又是第一个。本来汉和帝是“特事特办”,可是到了后人眼里就不是了,后人眼里这叫“祖宗家法”、“本朝旧例”、“先帝故事”,所以说郑众虽然当得起这个侯爷、受得起这种的赏赐,但这个头开得却不好……

汉和帝统治了17年,死时也才二十七。问题又来了,他唯一的儿子刘隆刚生下才仨月。但是没有办法,为了维系皇帝的血统,落草仨月的婴儿还是被立为皇帝,是为汉殇帝。很可惜,汉殇帝过年八月就死了,按照中国传统习惯勉强算两岁。

汉和帝的太太邓皇后可犯了难,思虑再三最终决定在其他皇族子孙里找一位王子来继任皇帝。选来选去,幸运之神降临到汉章帝第三子清河王刘庆之子刘祜的头上,是谓汉安帝。汉安帝刘祜即位时也才十三岁,虽然是皇帝但没有什么实权,一者年龄小由外戚邓氏掌权,二者汉安帝身体一直不好成年也是力不从心。这时候有人钻空子了——刘祜的妻子,皇后一族阎氏。

这一次与以往不同,阎氏外戚本身力量薄弱,于是就与宦官势力联合起来。阎氏伙同宦官李闰、江京到汉安帝身边诬告邓氏要效仿王莽、窦宪的事情,一来是汉安帝一直没有实权对太后可能不瞒,二来也是他不谙世事卧病心烦,就信以为真了。等邓太后一死,汉安帝马上下令将邓骘为首的邓氏外戚下狱。邓家完了!这其实是一桩冤案,邓氏在外戚家族里是比较安分的。

实际上邓氏一完阎氏就起来了,许多宦官也厉害了!原先邓氏掌权时最有红的宦官是蔡伦(就是发明造纸术那位)。邓氏一完蔡伦跟着也完了,李闰、江京、刘安、陈达四个宦官厉害起来。还有呢,原来东汉“大将军”一职是临时职位,只有打仗时才有,这次皇帝的舅舅耿宝也要跟阎家分一杯羹,他戴上大将军的名号就不摘了,自此“大将军”成了外戚首领的标志。后来阎显、耿宝起内讧,阎家又灭耿家。

直闹到汉安帝驾崩,死时才三十二岁,也只留下个十岁的儿子刘保。汉安帝在世时本来已经立刘保为太子,阎氏要争权,就伙同李闰、江京、刘安、陈达这几个宦官毒死了刘保的生母李氏,并诬陷刘保谋反,汉章帝就废了他的太子之位。要说汉安帝真是糊涂到家了,你儿子连十岁都不到,他懂得什么叫谋反吗?阎氏这样低劣的谎言竟然可以得逞,但阎皇后本身没有子嗣,待安帝死就接来一个二房的侄子北乡侯刘懿为帝。北乡侯即位时多大岁数不知道,不过肯定很小,只知道这位小侯爷登基仅仅二百余天就病死了,汉朝史书不承认他是“合法”皇帝,所以他没有帝号和谥号。江京和阎显兄弟见傀儡没了,就撺掇阎皇后再立一位孩童天子,这样他们好继续专权。于是他们就隐瞒了北乡侯死去的消息,匿不发丧,暗中征调河间济北一带的诸家王子进京,以便从中挑选新的傀儡。可是就在这时候出问题了。

可谓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关键时刻杀出一个叫孙程的宦官。这个孙程原先跟蔡伦一样是邓太后长乐宫的人,虽然不及蔡伦炙手可热,但也始终跟在邓太后身边,所以邓氏获罪他就憋了一口气。另外还有一个小黄门王康,先前是太子府史,废太子刘保的人。这两个宦官得知阎氏的阴谋后,他们就联合了一群大大小小的宦官,在皇宫玉堂殿西面的大钟底下集会,计划诛杀阎氏一族,重新拥立刘保。最终他们手持利刃闯入北宫,当场将江京、刘安、陈达杀死,并劫持李闰为人质抢立了刘保,是谓汉顺帝。

汉顺帝即位伊始,将阎氏斩尽杀绝,然后大封宦官,因为当初参与这场政变的以孙程为首的宦官一共十九个,所以就有了“十九侯”。这场政变史称东汉的“夺宫政变”。

咱看看这十九侯:

孙程受封浮阳侯,食邑万户;王康为华容侯,王国为郦侯,食邑各九千户。其它的,黄龙为湘南侯,五千户;彭恺为西平昌侯,孟叔为中庐侯,李建为复阳侯,各四千二百户;王成为广宗侯,张贤为祝阿侯,史汎为临沮侯,马国为文平侯,王道为范县侯,李元为褒信侯,杨佗为山都侯,陈予为下隽侯,赵封为析县侯,李刚为枝江侯,各四千户;魏猛为夷陵侯,二千户;苗光为东阿侯,千户。

光封了侯还不算,汉顺帝还允许他们随意收养义子,死后可以由这些养子继承爵位。别人且不论,仅孙程一人就食邑万户,高了当初郑众五倍多!名副其实的万户侯呀!万户侯与平常的功臣比有多大差距呢?我举一个例子,李典都知道吧?曹操阵营中旁系功将排行第一,出身李氏豪强击退吕布有功,当离狐太守恢复兖州生产,官渡之战全族出动护卫粮草,协助铲除高干,南下七军统帅之一,逍遥津大败孙权,最值得一提的是迁族人增加许都人口,把豪强武装献给曹操变成嫡系武装——文武双全,功劳不小吧?封地三百户,加上曹丕追封一百户,一共才四百户。

还有什么可说的……小皇帝怎么这么糊涂?

但是这个汉顺帝不糊涂!

汉顺帝非但不糊涂,他要不是三十岁就死了,将来必定了不起。虽然封了“十九侯”却不给于他们实权,在以后频频借故夺封,到了最后这十九人完整保全封地的就仨:马国、陈予、苗光,仨最少的。而且他在位时期大力压制宦官势力,动不动就将中常侍处死,而且生活俭朴,比较勤政,在处理政务与臣僚关系方面也颇有可取之处。而且说句公道话,这十九个宦官除了有个别的稍有些居功自傲,其他并没有大的问题,相反像为首的孙程等人还保全过一些忠良,帮助顺帝做了许多正确决策。

偏偏好人不长命,汉顺帝三十岁就死了。那些有操守的宦官逐渐也都死了。而顺帝的儿子才两岁……东汉的彷佛一直在这样的怪圈里徘徊。

到这里,我们关于三角格局的介绍先告一段落。

因为至此三角格局基本稳定:皇帝出了几个小的但没有昏君,宦官封侯了但还没有擅权乱政的,外戚斗了斗也没有祸国殃民专横跋扈的,总之他们再怎么勾心斗角都属于宫廷斗争的范畴。

但是汉顺帝之后就不一样了,昏庸的帝王、奸佞的宦官、霸道的外戚都出现了。

具体是谁?下文再写。(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小说